新華網北京5月17日電(劉品彤)為推動北京市西城區教育高質量優質均衡發展,西城區委區政府推出“小而精”“小而美”項目,采取干部教師交流輪崗、大師團隊進校園、構建特色課程、凝練校園文化等舉措,推進一批規模較小的學校建設成為教育有特色、發展有品質、校園有顏值、辦學有風格的精品特色學校,構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各具特色”的教育生態。日前,新華網就“小而精”“小而美”項目整體目標與進展情況,專訪了北京市西城區教委主任蔡冬梅。
圖為北京市西城區教委主任蔡冬梅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發 于浛 攝
新華網:請您介紹一下西城區“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工程的整體目標與進展情況。
蔡冬梅:確定“小而精”“小而美”項目的初衷就是讓西城義務教育更加均衡、更加優質,從而不斷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隨著義務教育生源逐年遞增,教育需求與教育資源之間的矛盾凸顯,尤其是老城區胡同深處的一些學校,因為規模、周邊環境、校園設施、資源等問題影響了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小而精”“小而美”項目確定19所這樣的學校,舉全區之力,精準“點穴”,尋找這些學?!靶碌纳L點”和“新的發力點”,力爭經過2至3年的努力,將其打造成為教育有特色、發展有品質、校園有顏值、辦學有風格的精品特色學校,形成更加良好的西城教育生態。
在西城區委區政府的帶領下,在各所學校名譽校長的大力推動下,我們首先對這19所學校的基本情況做了摸排,根據摸排情況確定了每所學校的發展著力點。然后啟動大師營活動,邀請9位著名設計師對19所學校校園環境進行整體設計,邀請的大師名氣不是最大,但水平高,可以用高超的設計智慧克服現有條件困難,把一些不可能變成可能,在小空間里做出大文章。19所學校的設計方案基本完成,我們會分步實施,今年暑假將完成22個提升類的改造項目,涉及10所學校。
此外,我們用優質資源賦能學校內涵發展,精準研判每所學校的發展難題,有針對性地引進發展所需的資源。通過與文旅局、商務局、高校廣泛合作,為19所學校提供課程資源。僅首都師范大學就有14所院系參與,目前首批資源47節課程已對接到19所學校。通過教研員課堂聽課指導、專題研討、專場展示等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素養不斷提升。我們還在信息化建設上重點扶持,首先是硬件的集中改造,其次是項目的重點扶持,比如8所學校參與智慧作業項目,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強學情診斷分析。
圖為北京市西城區教委主任蔡冬梅與學生參加校園活動。新華網發 于浛 攝
新華網:我們了解到“小而精”“小而美”項目的每所學校都由一位區領導擔任學校名譽校長,請介紹一下該項目工作機制方面的特色。
蔡冬梅:這一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區領導高位引領、提級調度。每一位區領導擔任每一所學校的名譽校長,既掛帥又親自出征,通過多種方式先后到學校調研50余次,很多都是現場辦公。這種工作機制對破解跨部門協調難等問題是非常有效的,而且真正能夠實現用校外的“大資源”解決校內“小問題”。
采取部門協同推進機制,通過聯席會議,實現教育、規劃、財政等各部門高效協同,給予學校政策、項目、資金、資源等多方支持,實現了“校有所呼,我有所應”。僅區委書記孫碩主持的聯席會議就有十余次,參與了19所學校方案審定。實行雙聯絡機制,每一位區領導聯系一所學校,同時教育兩委為每一所學校配備一位聯絡員,做好上下、左右的溝通以及落實工作。
總之,我們統籌了學校發展所需的各項資源,舉全區之力來助力這19所學校全面發展。
圖為北京市西城區教委主任蔡冬梅。新華網發 于浛 攝
新華網:項目開展一年以來,您認為項目校在環境打造、設施投入、課程開設、師資力量等方面有哪些明顯的改進提升?
蔡冬梅:我覺得最立竿見影的變化就是校園環境的明顯改善,我們之所以邀請9位設計大師,不僅是看中他們的名氣,更看重他們高超的技藝,希望用大師的智慧設計來彌補這19所學校在辦學發展空間方面的不足,現在也確實看到了他們是如何利用小空間來做大文章的。
在今年5月底6月初,改造后的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涭水河分校即將亮相,北京市西城區鴉兒胡同小學也將在7月份的時候與大家重新見面。這些學校的學生運動空間、閱讀空間、活動空間都得到提升和改善,現有的學??臻g也能得到充分利用,這些都是可以明顯看到的。
另外,這19所學校的干部老師、學生和家長的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提升,大家都感到振奮,一想到能抓住這個寶貴機會促進學校發展,突破原有的管理機制,在小切口下做出大文章,解決學校長期存在的老問題,大家就充滿了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