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協和醫院醫學教育創新發展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田曉航 攝
以多學科綜合優勢“強強聯手”探索疑難重癥及罕見病診療,MDT專業組增至45個;持續提升日間病房服務能力,覆蓋130個病種,三四級手術占比達85%……北京協和醫院診療能力的提升,與高層次醫學人才的支撐密不可分。
醫學教育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而加快提高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創新能力,需要加強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9月15日,在北京協和醫院建院102周年前夕舉行的“2023北京協和醫院醫學教育創新發展論壇”上,多位國內外醫學教育專家圍繞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話題展開交流探討。
“促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人才是關鍵?!北本﹨f和醫院院長張抒揚說,醫學教育工作者應立足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新實際,對標健康中國建設的新任務,放眼世界醫學發展的新前沿,進一步加強中國醫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教育,服務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我國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長足發展,但同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相比仍有不適應之處。2022年,張抒揚牽頭的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項目面向全國16個省份195家醫院的3萬多名醫生開展的調查顯示,高層次醫學人才總量不足、分布不均,圍繞核心勝任力的培養體系建設尚需完善。
202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實施醫學高層次人才計劃,培養一批領軍人才。
“培養面向未來的醫學領軍人才,我們需要最優質的青年、最優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能夠激發創新內驅力的前沿多元的發展平臺?!北本┐髮W常務副校長喬杰院士說,這就好比種子、土壤和陽光,三要素缺一不可。
院校醫學教育是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各大高校和醫學院校加快醫學教育改革創新,在體制機制創新、系統課程改革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持續探索。
喬杰介紹,在科技創新全生命周期醫學人才培養方面,北京大學構建了“高峰學科引領團隊科技攻關+青年科技中堅力量培養+初期青年人才孵育培養”的北大醫學科技創新項目支持體系。
破解醫學教育當中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兩張皮”問題,北京協和醫學院在課程整合方面作出嘗試。
“以解剖教學為例,由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師資共同組成的教學團隊,通過集體備課、共同授課,把人體器官-系統的解剖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病理生理機制、藥理與臨床診斷學、職業素養培育等方面內容緊密結合,‘整合式’教給醫學生?!北本﹨f和醫院副院長杜斌說。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以新醫科統領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推動醫學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成為未來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培養”,“健全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設置交叉學科,促進醫工、醫理、醫文學科交叉融合”,“推進‘醫學+X’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創新拔尖人才培養”。
杜斌介紹,2019年,北京協和醫學院開啟新型八年制醫學教育(“4+4”)改革,面向全球排名前50的高水平大學招生,入學學生本科專業覆蓋生命科學、化學、工程、數學、計算機、經濟學等近20個專業,通過對多學科背景的學生進行醫學教育,打造跨學科復合型人才。
在此基礎上,北京協和醫學院又探索同綜合性大學合作創辦本科和博士相銜接的“協和醫班”,希望通過校際合作實現方案共建、教師共教、學科共建、資源共享、科研共創,探索跨學科融通人才培養規律,最終培養出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創新拔尖醫學人才。
浙江大學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徐凌霄認為,培養“醫學+”復合型創新拔尖人才,需要打造“體制創新、平臺融合、評價科學”一體化保障體系。
“要建立充分尊重交叉學科特點和規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評價體系?!毙炝柘稣f,浙江大學醫學院設立交叉學位委員會,指導培養方案和學位論文的考核,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性與前沿性進行全方位評價。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高層次醫學人才的培養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文化、培養創新能力的平臺、教育理念的更新,但不變的內容是首先必須教育學生有從醫的人文情懷,并提倡敬畏醫學、終身學習。(記者田曉航)